南联盟有哪些国家(南联盟有多大面积)

近期,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武契奇的那段哽咽着求助的视频,让这个巴尔干半岛国家再次引起了大家的和热议。

不过,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塞尔维亚是个什么国家?它在哪儿?

实际上,相对于它的国名,塞尔维亚的首都显然更具知名度——贝尔格莱德!

要说塞尔维亚的前身,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巴尔干猛虎”——南斯拉夫。甚至,某种程度上看,南斯拉夫的解体经历,就是塞尔维亚一次次的被迫放弃领土,由沿海国家变成内陆国的过程。

巴尔干半岛这个“火药桶”的称谓,可不是白叫的。这里属于欧洲大陆通往地中海、红海,到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必经之地,而且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互相敌对,历来就是各大国角力的战场。

自东罗马帝国时代起,几乎每代巴尔干人都会至少经历过一次大型战乱或者种族仇杀,直到二战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立,这片热土上,竟然罕见的维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发展与繁荣。

当年,面对共同的敌人——纳粹德国,以铁托为代表的南共成功的把南斯拉地区各民族拧成了一股绳。之后,在共建社会主义的红旗下,各种民族、宗教矛盾,又被伟大的理想暂时弥合了,冷战的大环境中,信仰、民族各异的巴尔干半岛人民团结一致,对美国和苏联都没低过头,拒绝像欧洲其他国家那样“认老大”,还能让东西方都拿他没办法,绝对算是个非常强悍的存在。

作为最早尝试政府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也相当不错,属于人均GDP、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最接近西方发达世界的东欧国家。

意气风发的南斯拉夫人民军

然而,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铁托的离世,南斯拉夫失去了强力的中央集权。此后,南斯拉夫不再设有固定的国家主席,而是由六个加盟共和国及两个自治省推选出的代表,来组成的联邦主席团执政,并由上述八名代表轮流当主席。

在南斯拉夫境内,并行着三种官方语言,五个主体民族——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黑山;信仰着四种不同宗教,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

显然,这种复杂国情下,为了追求表面上“民族平等”,中央主动开放权力的执政形式,是非常盲目、低效的,不但不利于民族团结,反而加速了地区分化和各民族离心的力增长。

这时,南斯拉夫的相对主体民族,塞尔维亚人中的“大塞尔维亚主义”开始抬头,本来塞尔维亚就跟的黑山三观和立场比较一致(黑山和塞尔维亚的民族、宗教交融程度比较深,也是最后一个脱离联盟的国家),进而不断撺掇当年还效忠塞尔维亚的科索沃,再加上波黑塞族出身的波黑代表这一票,经常动辄就否决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两个加盟共和国代表提出的议案。

因而,到了九十年代初,心怀愤懑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成了最先散伙的两个加盟共和国。

在东欧剧变的大背景下,1990年12月,有了西方撑腰的斯洛文尼亚举行了全民公投,以压倒多数的优势,宣布脱离南斯拉夫联盟。期间还爆发了”十日战争“——1991年6月,斯洛文尼亚军队联合部分克罗地亚警察,击退了前来“平叛”的南斯拉夫人民军。

同年7月,南斯拉夫承认了斯洛文尼亚的独立现实。至此,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开始了一路解体的历程。

斯洛文尼亚独立后,克罗地亚和波黑马上跟进。鉴于巴尔干人刚烈的民族性格,能动手的,就不费时间吵吵,于是,在波黑地区,大塞尔维亚主义和大克罗地亚主义开始了“武装较量”,波黑战争爆发(1992年4月~1995年12月)。

波黑是前南斯拉夫境内种族和宗教最复杂的地区,据统计,战争爆发前夕,在波黑440万的总人口中,穆族占43.7%(伊斯兰教),塞尔维亚族31.4%(东正教),克罗地亚族占17.3%(天主教),另外还有少量犹太人。

尤其是波黑首都萨拉热窝,民族、宗教互相交融,清真寺、东正教堂、天主教堂和犹太教堂往往只有一街之隔。

整个波黑战争中,最为惨烈的就是萨拉热窝战役(1992年4月5日至1996年2月29日),堪称现代战争史上最长的围城战。萨拉热窝6万剩余市民在断水、断电、断粮、断取暖燃料的环境中,被围困了共计1425天,时间超过斯大林格勒战役三倍。甚至,《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导演,著名电影人哈·克尔瓦瓦茨,都被活活饿死在了城中。

大多数时间里,整个城市仅能从联合国和美军的少量空投中得到一些补充。这又导致很多人在争抢空投物品时,互相残杀,或者在觅食路上被对方的狙击手,甚至城市中的打劫者无情射杀。

围城期间,为了躲避狙击手,舍命匆匆过马路的市民

波黑战争还伴随着持续了三年多的克罗地亚内战,最终塞族势力被克罗地亚压制了下来,大量塞尔维亚人被驱逐出了克罗地亚。

在种族恩怨被极力放大的非常态环境中,不少地区甚至出现了至爱亲朋兵戎相见,昔日的邻居反目成仇的恐怖场面。那段岁月中,保命活命的基本配置是——尽量多的AK-47。尤其在波黑的某些地区,各种仇杀,甚至都已经上升到了“种族清洗”的程度。

具体的,大家可以看看南联盟老电影——《惊变世界》。电影就完成于战后不久,都是废墟上实景拍摄的。

电影海报

整个以波黑战争为主的南斯拉夫内战中,穆、克两族坚决要求独立,塞族则用尽了各种极端的手段,试图让前两个加盟国继续留在南斯拉夫。

这时,在一旁等待坐收渔人之利的北约,开始轰炸波黑境内的塞族武装。到了1995年11月21日,前南地区三方最高领导人——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经过两周的艰苦谈判,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签署了波黑和平协议。波黑被穆斯林—克罗地亚联邦和塞尔维亚以51%:49%的比例,一分为二。南斯拉夫的解体更进一步。

当年谈判达成现场,看这三位老头的表情和肢体语言,都是明显的心有不甘

这时,南斯拉夫仅存的主体国家塞尔维亚和其小弟黑山两个共和国,更名为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即“南联盟”,面积和人口都只有原南斯拉夫的百分之四十左右。然而,迎接新生的南联盟的,是以西方为首的国际社会的全面制裁,南联盟国内经济日益衰退,外交上也举步维艰。

再往后,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科索沃战争了。

其实,科索沃论面积、人口还是产出,都没什么“亮点”,在南斯拉夫时代,和黑山并列为给国家“拖后腿”的贫困地区。

然而,无论是塞族还是阿族(阿尔巴尼亚族,世俗化穆斯林),都对科索沃都抱有难以割舍的情结,前者认定它是“摇篮”,而后者把它视为“圣地”。而且,在科索沃,阿族穆斯林的比例大概在90%左右,搞独立的话,很具人口优势。

这就是1999年的北约轰炸南联盟的背景。

在对南联盟发动的长达七十多天的空袭中,咱们中国大使馆竟然也成了美国精确制导武器袭击的目标,此时北约的嚣张气焰可见一斑。

到了1999年6月9日,重压之下,塞尔维亚和北约代表签署了协议,南联盟军队撤离科索沃,北约停止对南联盟的空袭,科索沃在联合国托管下实行“高度自治”。最终,科索沃在2007年2月17日宣布“独立”。一时间,西方各国争抢着跟科索沃建交。

只是,科索沃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主权国家”,还是挺难以实现的。比如,早就宣布“独立”的科索沃,始终没能以主权国家的身份加入联合国。原因再简单不过,对于这个国家的申请,同为五常的中国和俄罗斯,投的都是反对票…..

2001年,在美国5000万美金援助的利诱下,国内败选的前南领导人米洛舍维奇被南联盟新政府逮捕,送上了海牙国际法庭,以“战犯”的身份接受了受审,罪名包括战争罪、反人类罪和种族屠杀罪在内的60多项指控。

在审判中,米洛舍维奇没有律师,全程由自己辩护。多年的牢狱生活使他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因此法庭审判曾多次中断。2006年2月底,国际刑庭拒绝了米洛舍维奇提出的去莫斯科治病的要求。两周后,2006年3月11日,米洛舍维奇在位于海牙的联合国监狱中去世,公布的死因是心肌梗塞,具体内幕,至今成谜。

同年,最艰难的岁月里,曾多次选择了和塞尔维亚站在一起的黑山,也抵不住西方的“诱惑”,彻底跟塞尔维亚分裂,成了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至此,塞尔维亚丧失了最后的出海口,曾经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东欧最强海军,竟然沦落成了多瑙河上的一支“河军”。

总的来看,从1990年12月斯洛文尼亚公投开始,南斯拉夫这一路走下来,伴随着无尽的鲜血和皑皑白骨,2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三次“分家”高潮,先后一分为七,变身成了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黑山、科索沃等7个国家和地区。

最终,塞尔维亚调整了心态,跟上述的5个国家都先后正式建交,但在科索沃问题上,立场却一直非常坚定。科索沃对于塞尔维亚,正犹如台湾省对于中国大陆一般,事关国家尊严和主权,容不得半点含糊。

大家都知道,南斯拉夫的消亡,西方各国的挑唆和运作属于主要推手,甚至在北约军团中,以法德为首欧洲国家,往往比美国显得还要上心。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后冷战时代的“一超多强”格局中,如果南斯拉夫仍保持着一个有影响力的政治军事大国身份,传统的欧洲强国们,将很难在巴尔干半岛上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更不可忽视的,还有南斯拉夫本身的“内伤”。

长期以来,南斯拉夫地区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或者宗教能占到绝大多数,从而形成全民都能接受的民族认同和民族意识。仅在冷战年代,靠着一个强人的铁腕,被团结在共建社会主义的红旗下,能保持那么久的稳定和统一,本身已经算的上是奇迹了。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各种信仰和理念的瞬间崩塌,加上西方鼓动,原本都属于“南——斯拉夫人”的公民们,开始狂热的拿宗教去区分民族,进而放大和扭曲“民族主义”理念,在外部势力的煽风点火下,自行摧毁了好端端的国家。

不可忽视的是,即便“受伤”最深的塞尔维亚,也得为自己当年的行为”买单“。

早年轮流坐庄当主席的时候,“大塞尔维亚主义”曾经深深伤害了国内的兄弟民族;在缺乏有效中央集权的情形下,面对分裂主义,又打算用武力解决一切,进而陷入了“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各种此起彼伏的民族仇杀,导致了惨烈的“人道主义灾难”,又给西方带来了介入的充分理由,让北约总能找到可乘之机,最终,堂而皇之的一步步肢解掉了大名鼎鼎的“巴尔干猛虎”。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