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是指_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是指什么年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是指_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是指什么年

好久不见了各位,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是指”的问题。如果你还不了解这方面的内容,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请跟我一起来探索一下。

文章目录列表:

1.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的活动内容
2.国际减灾日指的是哪一天
3.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是()
4.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哪一天
5.自然灾害的国际减灾
6.国际减灾日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是指_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是指什么年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的活动内容

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会(IUGG)、国际地质学学会(IUGG)、国际工程地质学会(IAEG)、国际岩石圈联合会(ICL)等国际组织都表承支持,此外,至少有17个国家、地区(包括日本学术会议,加拿大皇家学会等)也作出了响应,表示极大的兴趣和充分的支持。1987年底,由摩洛哥和日本倡议,几一个国家联名向42届联合国大会提出减灾议案,这个议案于1987年12月11日极大会通过,并形成169号决议。它的主要内容为:确定把从1990~2000年,本世纪最后的10年定名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一年,英文名为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简写为IDNDR,中文简称为“国际减灾十年”或“减灾十年”。 它旨在联合国的主持下,通过国际上的一致行动,把当今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社会和经济停顿减轻(少)到最低的程度。具体目标为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技术援助或转让,项目示范,教育与培训等手段推广和应用已经拥有的知识、技术和经验,继续发现新的研究领域,提高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防灾、抗灾能力。 决议要求各国政府,科学技术团体、非政府组织广泛热烈响应,在联合国领导下,从事减灾十年的活动,还特别要求联合国各成员国政府建立相应的国家委员会,制订各自的方针。为实现国际减灾十年作出贡献。 决议还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就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特别是联合国系统本身如何发挥推动与促进作用,向43届联合国大会进行报告。

联合国在作出“国际减灾十年”的决议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1988年2月19日,联合国新闻署就169号决议正式发布消息,并宣布联合国秘书长为执行这一决议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减灾十年”的指导委员会,由联合国发展与经济合作总署总干事詹姆·李佩特任主席,联合国救灾署协调员马哈默特·埃塞菲任副主席,副协调员任秘书,其它成员分别由联合国科学与技术发展中心(CSTD)、开发署(UNDP)、环境署(UNEP)、人类居住中心(UNCH8)、粮农组织(FAO)、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通讯联盟(ITU)等的高级官员担任。 与此同时,联合国秘书长还决定成立一个“特别国际专家小组。(AD-hoc International Expert Group)。聘请“国际减灾十年”创始人——美国科学院院长法兰克·普勒斯博士主持召集国际著名灾害专家在1988年3月22日~24日在美国华盛顿集会,研讨如何实现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目标,特别是国际专家委员会的性质、任务、组织形式筹,并发表了会议纪要,特别专家组的任务是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供与减灾一年有关的科学技术和实施方面的建议,制定如何实现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计划.并为执行计划提出了个相应的体制,以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1988年12月20日,联合国第43届大会就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的内容与规模作出相应的决议(43-203号决议)。 1989年7月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做出了89-99号决议,建议联合国大会采取行动,为实现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目标制定一个适当的行动纲领,1989年底举行的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经济及理事会通过关于“国际减灾十年”的决议案,宣布“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于1990年1月1日开始,决定指定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并于每年以适合10年的目标和目的的方式纪念该国际日等。

第44届联大还通过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他织安排;财政计划及审查等。这个纲领的产生,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一致减灾活动铺平了道路。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首先确定了行动的目的和目标。即透过一致的国际行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减轻由地震、风灾、海啸、水灾、土崩、火山爆发、森林大火、蚱蜢和蝗虫、旱灾和沙漠化以及其它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命财产损失和社会经济的失调。其目标是:增进每一国家迅速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的能力,特别注意帮助有此需要的发展中国家设立预警系统和抗灾结构;考虑到各国文化和经济情况不同,制订利用现有科技知识的适当方针和策略;鼓励各种科学和工艺技术致力于填补知识方面的重点空白点;传播、评价、预测与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有关的现有技术资料和新技术资料;透过技术援助与技术转让、示范项目、教育和培训等方案来发展评价、预测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并评价这些方案和效力。 国际行动纲领要求所有国家的政府都要做到:拟订国家减轻自然灾害方案,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将之纳入本国发展方案内;在“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期间参与一致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行动,同有关的科技界合作,设立国家委员会;鼓励本国地方行政当局采取适当步骤为实现“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宗旨作出贡献;采取适当措施使公众进一步认识减灾的重要性,并透过教育、训练和其它办法,加强社区的备灾能力;注意自然灾害对保健工作的影响,特别是注意减轻医院和保健中心易受损失的活动,以及注意自然灾害对粮食储存设施、避难所和其它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的影响;鼓励科学和技术机构、金融机构、工业界、基金会和其它有关的非政府组织,支持和充分参与国际社会,包括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拟订和执行的各种减灾方案和减灾活动。

国际减灾日指的是哪一天

2010年“中国人保-全国防灾减灾知识大赛”

书面竞赛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40题)

1. 灾害是指一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破坏性影响的自然事件或社会事件。( )

2. 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若懂得灾害自救的常识,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及时地采取自救行为保护自己或能成功逃离现场,常能获救,避免可能出现的伤亡。( )

3. 提高忧患意识,普及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的基本常识,是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方式。( )

4. 观摩灾难片影视节目对提高防灾救灾意识有积极意义。( )

5. 地震主震结束后,学校组织学生疏散时,要有秩序,还要以书包等保护头部。( )

6. 被埋压在废墟中时,有条件时可敲击水管求救。( )

7. 灾后的防疫工作对于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

8. 在山谷中发现溪水突然混浊时,应警惕山洪暴发的危险,赶快逃离山谷。( )

9. 山洪暴发时若在山上来不及逃走,可用绳子将身体绑在大树上。( )

10. 若山坡上明显出现裂缝,并有加宽、加长的现象,这意味着可能发生滑坡。( )

11. 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 )

12. 大江大河出海口的三角洲地区是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

13. 日本阪神7.2级大地震发生于1995年1月17日。( )

14. 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发生于我国的长江、松花江、淮河流域。( )

15. 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的强烈地震震级为里氏7.5级。( )

16. 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也给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

17. 建筑施工安全有“三件宝”,它们是:安全帽、安全带及安全网。( )

18. 电气设备发生火灾要及时用水扑救。( )

19. 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发生伤亡事故,不属工伤事故。( )

20. 当触电者停止呼吸又无心脏跳动,应在同一时间内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两种抢救同步进行。( )

21. 如有浓烟,不能直立行走撤出火场时,可贴着地面或墙根爬行,并用湿口罩或毛巾捂住口鼻,穿过浓烟。( )

22. 油锅着火时,正确的灭火方法是沿着锅壁缓慢地倒入冷水,防止飞溅。( )

23. 电视机不慎着火时,可用毛毯、棉被覆盖,人应站在电视机的正前方。( )

24. 要做到及时控制和消灭初起火灾,主要是依靠公安消防队。( )

25. 生产经营单位为了逃避应当承担的事故赔偿责任,在劳动合同中与从业人员订立“生死合同”是非法的、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 )

26.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国务院有权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 )

27.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正常人一样没有任何症状,只有通过检测血液中的HIV抗体才能检查出来。( )

28. 消毒液的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

29. 大多数消毒药品均有腐蚀性和刺激性,消毒次数过多、消毒液浓度过大,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

30. 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

31.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感染者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病程4~9天。( )

32. 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或隐性感染的犬、猫、家畜(猪、牛、马)和野兽等温血动物。( )

33. 流脑属于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因此婴幼儿不可能通过怀抱、哺乳等密切方式传播。( )

34. 经常开窗通风,可以降低麻疹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

35.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早期症状与人流感的早期症状相似。( )

36. 着凉、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暴饮暴食均有利于菌痢的发生。( )

37. 1989年12月,第44届联大通过决议,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灾日。( )

38. 政府有关部门征用、占用的房屋、违章建筑、危险建筑、非法占用的财产、处于危险状态下的财产属于家庭财产综合保险的承保范围。( )

39. 泥石流属企业财产保险综合险的保险责任。( )

40. 非营业性货车违反安全装载规定,并在交通事故中造成第三者的财产损失,其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在赔付时增加免赔率10%。(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 )。

A. “全国抗灾救灾日” B. “中国赈灾日”

C. “全国灾害日” D. “防灾减灾日”

2. 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设在( )。

A.民政部 B.水利部

C.农业部 D. 地震局

3. 2010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 )。

A.“减轻自然灾害与持续发展” B. “城市化与灾害”

C. “减灾从社区做起” D. “减灾从学校做起”

4.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是指( )。

A.1980~1990年 B.1990~2000年

C.2000~2010年 D. 2010~2020年

5. 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 )。

A.植树日 B.地球日 C.环境日 D.减灾日

6. 在户外,避震应该( )。

A. 室外是安全的,不需要采取任何避震措施

B. 就近选择宽敞的开阔地进行避震

C. 在大楼旁避震

D. 在人多的地方避震

7. 在楼上的教室中遭遇地震,应该( )。

A. 马上往楼下跑

B. 坐在座位上喊人救助

C. 在教室内墙角或课桌旁蹲下,双手护头

D. 马上乘电梯到楼下

8. 在教室外避震,应该( )。

A. 往家跑

B. 在建筑物高度2倍距离外避震

C. 向教学楼里跑,寻求老师的帮助

D. 在教学楼附近避震

9. 火车上避震,应该( )。

A. 不要等火车停稳,赶快开窗跳车

B. 迅速蹲到座椅旁,抓住座椅的钢管

C. 赶快找到自己的行李,以防被人趁乱偷走

D. 立即组织大家往外跳

10. 救助溺水者,应该( )。

A. 下水后从正面接触溺水者

B. 不论是否会水,都应义不容辞地下水救人

C. 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救人方式,不会游泳要在岸上找人、找工具救援

D. 立即远离水边

11. 灾区临时住所的粪便、垃圾,应该( )。

A. 将其入缸,并喷洒消毒药水

B. 将其倒至房屋后面

C. 将其抛到附近的积水中

D. 不用管理

12. 泥石流到来前,预兆有( )。

A. 雨后道路泥泞

B. 暴雨过后山谷中传来雷鸣般的响声

C. 山上树叶向同一个方向晃动

D. 晴天

13. 暴雨是指24小时雨量为( )。

A. >30毫米 B. >40毫米 C. >50毫米 D.50~99.9毫米

14. 每年的( )是我国各大江河最容易发生洪水的时期,对防洪减灾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A.3~5月 B.4~11月 C. 5~9月 D.10~12月

15. 龙卷风的破坏力不仅由于其强烈的风速,更由于它( )。

A. 内部温度极高

B. 内部湿度极大

C. 内部气压极低

D. 外部气压极低

16. 特大暴雨的标准是日降雨量达到( )。

A. 50毫米以上

B. 100毫米以上

C. 150毫米以上

D. 250毫米以上

17. 户外遇雷电时,应该( )。

A. 跑向高处

B. 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

C. 到大树下避雨

D. 手持金属物

18. 避雷击时正确的姿势是( )。

A. 原地站立

B. 手拉手站在一起

C. 双手抱膝并蹲下,尽量低头,注意不要用手去碰触墙面

D. 快速跑动

19. 扬沙、沙尘暴与浮尘天气多出现在( )。

A. 暖湿气流过境时

B. 冷空气过境时

C. 暴雨天气

D. 雷雨天气

20. 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调用社会车辆用于抗灾,这是( )规定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1. 驾车时遇到洪水,应该( )。

A. 穿越被水淹没的公路,寻找位置较高的安全地带

B. 如果车已熄火,弃车,逃至安全的地方

C. 呆在车中等待救援

D. 继续开车

22. 以下影响我国的台风中发生于2009年的是( )。

A. 云娜 B. 黑格比 C.莫拉克 D. 桑美

23. 以下海啸灾难中,造成死伤最惨重的是( )。

A.2004年印度洋海啸 B.2001年秘鲁地震引发的海啸

C.2007年所罗门群岛地震引发的海啸 D.2010年智利地震引发的海啸

24. 最易发生森林火灾的气象条件是( )。

A. 晴朗、高温、大风

B. 晴朗、高温、无风

C. 闷热、雷雨前、微风

D. 低温、大风

25. 泡沫灭火器不能用于扑救( )火灾。

A. 塑料 B. 汽油

C. 煤油 D. 金属钠

26. 公交车上发生火灾,应该( )。

A. 车门开启不了,从车窗逃生

B. 相互找人,耽误逃生的时间

C. 打电话给朋友,问怎么解决

D. 保护好随身财物

27. 对可疑有骨折或颈椎、腰椎受伤的人,抢救时( )。

A. 要立即背负到医院治疗

B. 要尽快将伤员拉出,并立即送往医院

C. 要由抢救者搀扶或背负到担架上再搬运

D. 不可强拉硬拖,要设法暴露全身,再整体搬运

28.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 )。

A. 停止作业

B. 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C. 撤离作业场所

D. 继续作业

29. 火车脱轨时应注意远离( )。

A. 车门、车窗和软卧包厢

B. 车门、车窗和厕所

C. 车门、车窗和前节车厢

D. 车门、车窗和车厢连接处

30. 怀疑液化气钢瓶内残液过多时,应送往( )处理,严禁自己倒残液。

A.消防队 B.环保局 C.液化气充装站 D.公安局

31. 被热油烫伤了,应该( )。

A. 立即用凉毛巾冷敷,然后用烫伤膏

B. 立即擦猪油

C. 立即擦豆油

D. 立即使用肥皂水冲洗

32. 1956年,日本( )镇的一家公司把氮肥排放的废水排入海湾后,最终致使当地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之后又出现了和猫症状类似的病人,其病名也用该镇名命名。

A.水俣 B.青森 C.福冈 D.神奈川

33. 肺结核主要传染途径是( )。

A. 吸入含结核细菌的飞沫核

B. 与肺结核病人握手

C. 与肺结核病人共餐

D. 与肺结核病人同处一个房间

34. 鼠疫是主要通过下列( )媒介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A.野鼠 B.鼠蚤 C.蚊子 D.苍蝇

35. 一般真菌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 )。

A.5℃~10℃ B.10℃~15℃ C.20℃~28℃ D.30℃~40℃

36. 植物的不同部位对农药残留的吸收量的大小由多到少依次为( )。

A. 根>茎>叶>果

B. 根>叶>果>茎

C. 果>叶>茎>根

D. 叶>茎>根>果

37. 对抢救出来的受伤者,应首先( )。

A. 采取各种适当的方法进行现场救护再送医院

B. 给予充足的饮食再送医院

C. 得到亲友的陪伴和照料再进行抢救和治疗

D. 给予衣物再送医院

38. 下列家庭财产中,保险人不接受投保的是( )。

A. 电冰箱、电视机

B. 投保人的住房及其室内装修

C. 书籍、字画

D. 投保人的服装

39. 国内水路、陆路运输货物保险基本险责任不包括( )。

A. 地震

B. 共同海损费用

C. 盗窃

D. 暴雨

40. 企财保险当中所指雷击,其破坏形式分直接雷击与( )。

A. 间接雷击

B. 感应雷击

C. 非直接雷击

D. 球形雷击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4个符合题意。把错项选入,该题不得分;正确项少选,所选的每个正确项得0.5分)

1.属于世界性的环境问题的是( )。

A.臭氧层空洞 B.荒漠化

C.酸雨 D.温室效应 E.地震

2.以下成语可以用于防灾减灾的有( )。

A.亡羊补牢 B.未雨绸缪

C. 防微杜渐 D.如鱼得水 E. 惊恐不安

3.地震后燃气泄露时,应该( )。

A.切断总气源,迅速离开现场

B.打开抽油烟机或排风扇排气

C.光线较暗且照明电路被地震破坏时,点燃蜡烛找到燃气泄露口,用湿毛巾堵塞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找机会尽快逃离

E.打电话报警

4.地震后发生毒气扩散,应该( )。

A.立即逃离现场

B.辨别风向,向上风的较高位置逃离

C.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D.向下风低洼地方逃离

E.逆风而逃

5.平房居民在地震时,不应该( )。

A.就近趴在桌子和床旁边

B.感到震动时,立即携带电视机等易碎物品外逃

C.躲在窗户下面

D.可能时关掉电源、气源、火源

E. 可能时跑到外面平坦地带

6. 人埋在废墟中,对付余震应该( )。

A.设法躲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

B.用身边的砖石、木棒等物支撑住断壁残垣

C.利用身边的衣物保护好头、颈部

D.大量烹调食物,以便长时间坚守

E.远离悬挂物及其他会造成危害的物品

7.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 )。

A.季节性 B.区域性

C.可重复性 D.破坏性

E. 不可重复性

8.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坡就是冰川冰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

B.泥石流就是特大洪水暴发

C.滑坡和泥石流都会破坏农田、村舍、道路等,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安全

D.滑地和泥石流是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

E.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与人类活动有关

9.在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时,应避开以下地方( )。

A.松软的土地

B.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

C.山坡或山脚

D.活断层通过的部位及古河道、旧池塘或沙滩及其填充地带上

E. 土地坚实的地方

10.被埋压的人员通常应当采取( ),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A.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

B.尽量活动手和脚,用周围可搬运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

C.在周围安静时或能听到上面(外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出声,向外界传递信息

D.无力脱险时,尽量节省力气,要静卧,保持体力,等待救援

E. 大声呼喊

11.滑坡来临前,山坡可能( )。

A.坡脚处泉、井水位或水量突变

B.土质滑坡张开的裂缝延伸方向与斜坡延伸方向平行,弧形特征较为明显

C.坡脚处土体上隆

D.山坡上的草突然干枯

E. 土地干裂

12.防御台风灾害的措施有( )。

A.海堤 B.防浪墙

C.海底隧道 D.防护林

E. 围海造田

13.台风来临时应( )。

A.准备好饮用水及食品

B.检查房屋是否牢固安全

C.将有可能被台风吹落的物体绑扎牢固

D.将街面上的大型广告牌匾取下

E. 躲到广告牌底下

14.减小龙卷风的伤害,需要( )。

A.面向玻璃窗户蹲下

B.远离危房、活动房

C.远离树木和电线杆

D.平伏于低洼处

E. 跑到高处

15.( )等地方可以躲避龙卷风。

A.防空洞,涵洞

B.建筑物底层的走廊、地下室

C.在野外可以躲在无水的低洼处

D.阁楼上

E. 在高楼上

16.驾车时躲避龙卷风,应该( )。

A.弃车,人到低洼处

B.呆在汽车里,哪儿也不要去

C.弃车到附近建筑中的最底层躲避

D.开车驶离风经过的地带

E. 快速行驶

17.( )措施有助于减轻高温天气的危害。

A.喝冷盐水

B.白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

C.多吃荔枝

D.外出时打伞、涂抹防晒霜

E. 尽量少喝水

18.寒潮可能带来( )。

A.扬沙和沙尘暴

B.强风、暴雪和降温

C.冰冻

D.降雨

E. 阳光明媚

19.预防洪水的安全措施有( )。

A.到坚固的河堤上躲避

B.提前妥善安排,保管好家中的贵重物品

C.离开住所时,切断水、电、气源,锁紧房门

D.往河流下游跑

E. 提前疏浚居住地的排水沟

20.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民政部等确定的极重灾区包括:( )。

A. 四川省小金县 B. 四川省青川县

C. 四川省北川县 D. 四川省什邡市

E. 陕西省宁强县

21.2009年5月18日,赴俄罗斯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博戈罗茨克”联合救灾演练的我国救援队是:( )。

A. 公安边防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队 B. 中国消防应急救援队

C. 北京市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

D.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E. 中国红十字会救援队

22.以下台风名字中,属于我国大陆命名的有( )。

A. 杜鹃 B. 玉兔

C. 云娜 D. 天鹅

E. 悟空

23.以下各项中,地震与震级对应准确的有:( )。

A. 2010年智利地震:8.8级

B. 2008年汶川地震:7.5级

C. 1976年唐山地震:7.8级

D. 2010年海地地震:7.0级

E.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7.1级

24.用水灭火应注意的事项,包括( )。

A.从火源进风侧进行

B.水流应从火源外围喷射

C.逐步逼向火源的中心

D.必须有充足的风量和畅通的回风巷,防止爆炸

E. 从火源的下风向侧喷射

25.( )是常用的森林扑火方法。

A.直接灭火法 B.自然灭火法

C.隔离带灭火法 D.生物灭火法

E. 非直接灭火法

26.草原火灾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A.雷击

B.泥炭自燃

C.草垛杂草腐败自然

D.火山喷发

E. 吸烟

27.下列属于自燃物品的是( )。

A.黄磷 B.赛露露

C.硝化棉 D.金属硫化物

E. 火柴

28.躲避浓烟的袭击,应该( )。

A.用浸湿的毛巾堵住口鼻

B.逃生时匍匐前行

C.口鼻离地面5厘米为宜

D.在浓烟中直立逃生

E. 站在原地等待救援

29.高层建筑中,下列可以避险的方法包括( )。

A.失火时躲避到衣橱中

B.建筑物的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有外窗的通廊都可以用来避险及逃生

C.利用缓降器逃生

D.利用安全绳逃生

E. 利用普通电梯逃生

30.火车脱轨时应该( )。

A.远离车窗后,应尽量抓住牢固的物体

B.应开窗跳下去

C.保护好头部

D.车停稳后,方可逃离

E. 不必惊慌,在链接处等待救援

31.安全用电应注意( )。

A.不要超负荷用电

B.选用与电器设备相匹配的保险丝

C.不用湿手摸、擦灯具

D.插座必须完好无缺

E. 及时购电

32.老年人突发意外主要包括( )。

A.骨折 B.烫伤

C.误服药品 D.突发疾病

E. 老花眼

33.河豚鱼毒性最强的部位是( )。

A.肝脏 B.血液

C.卵巢 D.肾

E. 鱼皮

34.口蹄疫是一种( )传染病。

A.急性 B.慢性

C.接触性 D.不接触性

E. 通过空气传染的

35.过量食用味精会产生以下( )症状。

A.短时的头痛 B.心跳加速

C.四肢无力 D.恶心

E. 心跳减缓

36.2003年12月开始,禽流感在东亚多国——主要在( )严重暴发,直到2005年中,疫症不单未有平息的迹象,而且还不断扩散。

A. 越南 B.韩国 C. 印度

D. 泰国 E.法国

37.( )的人不适合驾车。

A.患胃下垂

B.上车后无比紧张

C.上车后就胸闷气短、心跳加快

D.上车后手脚冰凉

E.患轻度感冒的人

38.种植业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 )。

A.人为事故评估 B.种植品种评估 C.种植环境评估

D.生产情况评估 E.自然灾害评估

39. ( )不能将其经营的财产投保家庭财产保险。

A.夫妻店 B.私人企业 C.家庭手工业者

D.国有企业总经理 E.城乡个体工商户

40.投保人必须应具备( )条件,人身保险合同成立。

A.投保人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B.投保人无须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C.投保人须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

D.投保人须按合同约定交付保险费

E. 投保人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备注:

1.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涂黑答题卡对应的圆圈。

2.请认真填写通信方式、联系电话及身份证号码,以便获奖后及时得到通知。

3.以社区为单位(也可以由个人)于2010年8月31日前(以邮戳为准)将答题卡寄至: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新龙大厦401房间“全国防灾减灾知识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收,邮编:100032

4.此竞赛答题卡复印有效。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是()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是由联合国大会1989年定于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三。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改为每年10月13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

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联合国于l987年12月11日确定20世纪90年代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所谓”减轻自然灾害”,一般是指减轻由潜在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对社会及环境影响的程度,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公众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在灾害中受到的破坏得以减轻到最低程度。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减轻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灾害,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将个别国家遭遇到自然灾害所获得的防灾知识和技术推广到全世界,如飓风、海啸、洪灾、雪灾、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地陷等自然灾害的预警、减灾、防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等;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研讨会,围绕特定的自然灾害及其预警系统和减轻灾害的具体措施等展开讨论,提出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手段;建立新的研究课题,如海啸发生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及如何建立预警系统等。

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哪一天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是十月十三日。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是由联合国大会1989年定于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三。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改为每年10月13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

联合国于1987年12月11日确定20世纪90年代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所谓“减轻自然灾害”,一般是指减轻由潜在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对社会及环境影响的程度,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使公众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在灾害中受到的破坏得以减轻到最低程度。国际减灾十年是由原美国科学院院长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于1984年7月在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提出的。此后这一计划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联合国分别在1987年12月11日通过的第42届联大169号决议、1988年12月20日通过的第43届联大203号决议,以及经济及社会理事会1989年的99号决议中,都对开展国际减灾十年的活动作了具体安排。

1989年12月,第44届联大透过了经社理事会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报告,决定从1990年至1999年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规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少自然灾害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

1990年10月10日是第一个“国际减灾十年”日,联大还确认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国际行动纲领。

2001年联大决定继续在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纪念国际减灾日,并借此在全球倡导减少自然灾害的文化,包括灾害防止、减轻和备战。

自然灾害的国际减灾

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每年10月13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国际减灾十年是由原美国科学院院长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于1984年7月在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提出的。此后这一计划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民政部于12月7日发布2015年11月份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经核定,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247.3万人次受灾,47人死亡,4人失踪;4000余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48亿元。据统计,低温冷冻和雪灾共造成全国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6万人受灾,4人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69.1千公顷,其中绝收3.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0.8亿元。

2016年元月份,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对2015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经核定,2015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8620.3万人次受灾,819人死亡,148人失踪。

国际减灾日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国际减灾十年是由原美国科学院院长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于1984年7月在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提出的。此后这一计划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分别在1987年12月11日透过的第42届联大169号决议、1988年12月20日透过的第43届联大203号决议,以及经济及社会理事会1989年的99号决议中,都对开展国际减灾十年的活动作了具体安排。1989年12月,第44届联大透过了经社理事会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报告,决定从1990年至1999年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规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少自然灾害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1990年10月10日是第一个国际减灾十年日,联大还确认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国际行动纲领。2001年联大决定继续在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纪念国际减灾日,并借此在全球倡导减少自然灾害的文化,包括灾害防止、减轻和备战。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首先确定了行动的目的和目标。行动的目的是:透过一致的国际行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减轻由地震、风灾、海啸、水灾、土崩、火山爆发、森林大火、蚱蜢和蝗虫、旱灾和沙漠化以及其它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命财产损失和社会经济的失调。其目标是:增进每一国家迅速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的能力,特别注意帮助有此需要的发展中国家设立预警系统和抗灾结构;考虑到各国文化和经济情况不同,制订利用现有科技知识的适当方针和策略;鼓励各种科学和工艺技术致力于填补知识方面的重点空白点;传播、评价、预测与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有关的现有技术资料和新技术资料;透过技术援助与技术转让、示范项目、教育和培训等方案来发展评价、预测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并评价这些方案和效力。

国际行动纲领要求所有国家的政府都要做到:拟订国家减轻自然灾害方案,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将之纳入本国发展方案内;在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期间参与一致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行动,同有关的科技界合作,设立国家委员会;鼓励本国地方行政当局采取适当步骤为实现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宗旨作出贡献;采取适当措施使公众进一步认识减灾的重要性,并透过教育、训练和其它办法,加强社区的备灾能力;注意自然灾害对保健工作的影响,特别是注意减轻医院和保健中心易受损失的活动,以及注意自然灾害对粮食储存设施、避难所和其它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的影响;鼓励科学和技术机构、金融机构、工业界、基金会和其它有关的非政府组织,支持和充分参与国际社会,包括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拟订和执行的各种减灾方案和减灾活动。 1991年 减灾、发展、环境——为了一个目标

1992年 减轻自然灾害与持续发展

1993年 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要特别注意学校和医院

1994年 确定受灾害威胁的地区和易受灾害损失的地区——为了更加安全的21世纪

1995年 妇女和儿童——预防的关键

1996年 城市化与灾害

1997年 水:太多、太少——都会造成自然灾害

1998年 防灾与媒体

1999年 减灾的效益——科学技术在灾害防御中保护了生命和财产安全

2000年 防灾、教育和青年——特别关注森林火灾

2001年 抵御灾害,减轻易损性

2002年 山区减灾与可持续发展

2003年 面对灾害,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

2004年 总结今日经验、减轻未来灾害

2005年 利用小额信贷和安全网络,提高抗灾能力

2006年、 2007年 减灾始于学院(Disaster Risk Reduction Begins at School)

2008年 减少灾害风险 确保医院安全(Hospitals Safe from Disasters)

大家要注意

自然灾害与地球内部应力

随着自然资源不断加速开采,造成了地球内外应力变化快速升级,使得近几年来全球各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地下矿产资源,从而构成了地球内部的多“空区”和多“空洞”现象。在星际引力场、重力场以及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它彻底改变了地球内部的原始地质平衡应力变化,这就是造成当前自然灾害频发的主要因素。

地球“空穴”成因包括以下几点:

一、矿产资源的开采

(1)煤炭资源。煤炭资源是化石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资源是固体能源,占地下资源总量的50%左右,其中包括还未发现的部分。煤炭资源也是人类利用率最高的能源之一,主要用于工业、电力、采暖等行业。煤炭矿脉包括地表层和地下层,形成“空穴”效应的主要是地下矿脉岩层。

(2)石油资源。石油资源也是化石能源,属于液态二次开发性矿产资源,占地下矿产资源总量的40%左右。石油用途广泛,主要用作液态燃料能源以及工业的基础性原料提炼。

(3)可燃冰。可燃冰也是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储量只占矿产资源总量的百分之几。

矿产能源是消耗性资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延续,资源的消耗量将越来越大。因为矿产资源是消耗性能源,在地球中的储量是有限的,随着人类生存的延长,最终会步入枯竭阶段。

二、金属矿的开采

金属是人类生存必要的生活资源之一,主要用于电力、运输、航空、海运、建筑、工业、军事、农业、科研、商业、民用等等领域。凡是人类涉足的区域,都离不开金属资源。

金属矿产也是人类利用最广泛的矿产资源之一,主要分布在地表层和地下层。金属矿产是一种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所以,人类对金属矿的开采速度较能源矿产的开采速度慢。由于金属矿的分布范围大于能源矿产,而且地球金属矿产的形成源于宇宙星系的共存状态,这才导致金属矿产的大规模开采提炼。但是,如果人类对地下岩层矿产开采过度,将形成地球内部原始矿产岩层大量削减,使地球内部结构产生破坏性的应力变化,并且形成地下岩层的“空洞”效应。

三、其他矿产的开采

其他矿产包括:

(1)石灰岩。主要用作建筑行业的原材料,比如,白灰、混凝土等建筑材料。

(2)石棉矿、云母矿。

(3)稀有矿产。包括;人类用于装饰的各种玉石矿、各种宝石矿等等。

四、地下水的开采

由于地表淡水消耗过度,使人类出现了水危机。因为地下水的纯度高、矿物质含量高、污染小等,所以,人们把目光转移到了地球岩层下部的淡水层。因为地下淡水层的形成始于星系形成的最原始状态,所以最适合人类使用。由于岩层内部的淡水资源为原始封闭式状态,与地球岩层圈形成共同应力抗体,如果一旦被开采利用,就会形成非封闭式的“洞穴”状态,从而改变原始岩层圈的应力结构。它与液态石油能源一样,也是构成岩层圈应力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

引起地球岩石圈内部“空洞”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对化石能源和金属矿藏以及工业、民用宝石类等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这也是引起地球岩石层结构应力变化的主要因素。由于人类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地球岩石层的“空洞”效应降低了岩层对地球离心力和星际之间引力等变化的抗力,最终将导致人为的地球多灾害性变化,使新的岩层断裂带数量不断攀升。火山、地震、海啸、飓风等自然地质性灾害的发生率将逐年增长,严重的危害人类的生存繁衍。

为什说地球岩石层(上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空洞”效应会导致地球的结构应力变化呢?因为在地球形成的初期阶段,其内部的岩层结构属于自然受力作用下的均衡状态,岩层中的各种矿产资源与岩层之间为整体结构,共同承载着地心的引力、离心力,地表的重力以及星际引力,所以,岩石圈的多“空洞”效应是导致地球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地球岩石圈,是地幔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厚约60~120公里左右,也是地震高波速带。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以及上地幔的上部,均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地幔下部为地震波低速带的熔融层和厚度约100公里左右的软流层。

“空洞”形成后,可由地表水充填。但对于地球岩石圈内部强大的抗力来说,岩石圈应有的力度作用已经大大降低了。即便用水来填充岩层“空洞”,也不会达到原有的岩层抗体强度。因为水属于软体液态性物质,流动性很大,其组合抗力是很小的。“空洞”效应过后洞穴封闭性抗力已经失去原有的应力强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地球引力、重力、离心力和星际引力的影响下,岩石圈原始烈度的蔓延会加速并形成新的断裂带。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加速开采和“空洞”效应的继续扩大,人为的自然地质性灾害将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地陷、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山体滑坡等等重大破坏性因素将危及人类的繁衍生存。如何改变这一严重的后果?人类应当避免或者减少对地下资源的过度挖掘,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只限开发地表上层资源,加快对外太空能源的探索。应当更加广泛地利用潮汐能源、太阳能、电力、生化能源、风能等等;一定要加快核能源的利用,以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这对于提升人类能源再利用能力,形成世界性的地球保护协议,完善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1、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是由联合国大会1989年定于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三,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改为每年10月13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

2、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联合国于1987年12月11日确定20世纪90年代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所谓减轻自然灾害,一般是指减轻由潜在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对社会及环境影响的程度,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公众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在灾害中受到的破坏得以减轻到最低程度。

好了,今天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是指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是指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是指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